茶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茶壶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中国能源的出海之路-【zixun】

发布时间:2021-10-12 17:08:20 阅读: 来源:茶壶厂家

中国能源的出海之路

中国页岩气网讯:基辛格曾将粮食、能源和货币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三大重点要素,这三点也是近50年来美国在政治和外交上的主导思路,并成为近20年来全球主流经济秩序的基石。不过作为全球人口最大的国家,中国历经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是不甘心也无法继续受制于美国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开始逐步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自贸区和转基因推广已在货币和粮食上开了一道口,能源的出海之路也在逐步延伸。

中国能源安全

10月14日,在美国政府关门潮中颇为“坚挺”的EIA终于在关门前一天发布了全球能源展望,其中最抢眼的一点莫过于中国在9月份首度超过美国,当月净进口量630万桶高于美国的624万桶,跃居全球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这也是近40年以来,全球石油进口的头把交椅首次易位。

这一数据的统计口径是“石油产品”而非原油,前者除了原油外,还包含了传统意义上并不被视作战略资源的成品油。常规而言,由于成品油不宜储存且应用范围单一,并不被视作战略储备物资。在美国的战略储备中,成品油占比仅约4%,国内的战略储备亦以原油为主。若单纯以原油净进口量来看,中美两国在9月的进口量分别为794万桶/天和610万桶/天,仍有不小差距。

事实上,关于中国石油和能源消费的争论已经延续多年,自2010年IEA提出中国已是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并引发了中国政府的反对以来,业界就在关注中国能源需求的同时,广泛讨论中国何时在石油上能够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需求国——在目前各类主要大宗商品中,中国消费唯一未能居于首位的便是油气。2012年美国页岩油气引发了关于美国能源独立的炒作热情,随之而来的除了对于中东和俄罗斯可能陷入困局的揣测外,还有中国成为第一大进口国的争论。

年初,《金融时报》就撰文称中国去年12月的石油进口量超越美国,已经位居第一大进口国,并评论“这是划时代的变化,并将重塑自然资源地缘政治”,随后引发了中国能源安全缺乏保障,推升全球油价的热炒。

从实际角度来看,由于中国和美国对于石油产品的统计单位不同,因此很难直接对比,中国以中重质原油为主要进口品种,而美国则多以轻油为主,若以同样的吨同比换算,易于高估中国进口。且简单将原油与成品油加总作为“石油产品”,并未考虑到实际的产品换算比例,同样并不非常科学。此外,中国和美国的季节性特征不同,9—10月是美国传统淡季,同期却为中国需求旺季,因此难以单月需求作为比较。

不过从趋势上来看,自2010年以来,美国原油净进口量下滑了16%,同期中国增长了18%,即便以原油的口径来计算,中国超过美国也仅需最多3—5年时间。中国原油需求的高速增长是推升进口剧增的主要原因,近3年以来中国原油需求量年增幅达9.2%,同期全球原油需求仅上升2.4%,中国的需求不仅成为近10年来油价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还是美国页岩油气革命下产油国的最大救星。但激增的需求背后,是能源安全的岌岌可危。

2012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56%,从比例上来看与美国已经相差无几,也接近于政府设定的60%—65%的警戒线。中国发改委称,2015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就将超过65%,同期美国对外依存度将下降至45%以下;此消彼长背后,是美国终于摆脱了石油饥渴症,而中国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环境。

积极谋求变革之路

在能源需求的快速膨胀以及能源安全无法得到足够保障的背景之下,近年来,中国也大力推动能源产业的海外投资。从2005年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的境外投资总额从99亿美元剧增至420亿美元,其中能源是绝对主线,在2013年上半年420亿美元的投资中占比48%,远超金属和其他资源商品。从地域上来看,拥有充沛油气资源的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中东国家是中国投资的首选。

不过由于多年来始终处于美国主导的政治军事和能源环境之下,中国在能源布局中始终无法做到收放自如。一方面在石油外交中始终处于下风,享受着高出欧美众多的“亚洲溢价”,仅以今年9月份进口成本来看,中国自中东沙特、伊拉克和科威特三国进口的平均成本就达107.8美元/桶,远高于美国的93.2的进口成本,亦高于欧洲约106美元的进口成本,每个月比欧洲和美国分别多付出2.2亿和17亿美元的进口成本。另一方面,对外能源投资安全亦难有保障,除了在欧美地区屡因政府阻挠而影响投资,以及中东、东南亚和南美等地因民众反对而推迟项目外,在中东北非等地投资也多次因政局变动而出现损失。2011年利比亚内战使中国在利比亚损失近400亿美元投资,其中与能源相关的投资占据多数;2012年南北苏丹因石油运输问题单边停止原油生产,欧美制裁伊朗引发中国进口被迫中止;2013年年初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去世,也对中国部分投资产生影响。

不过随着能源安全问题的进一步凸显,中国亦在积极谋求变革之路,在能源投资以及外交政治布局方面也开始体现了新的变化,不再只是单方面参与能源投资和被动接受投资国局势变动。除了开始积极加大在其他传统和非传统行业上的双边贸易往来,并开始推动民间和非官方组织与投资国的交流和往来之外,还开始尝试对不同政党和政治组织进行接触以避免政局变动带来的损失。

实现能源健康发展

在实现形式上,中国也开始积极拓展多样化的能源保障渠道,年初中俄就能源供应达成了协议,此前龃龉多年的天然气输送问题终于有了进展。俄罗斯确定对中国的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同时加大石油贸易量。随后中国和巴基斯坦就瓜达尔港以及中巴铁路达成协议,在未来3年,中国将新增一条能源运输通道。

中国寻找能源的出海之路逐渐迫切。9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了上任以来的首次中亚四国之行,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提出了中国关于建立新的地区框架加强大丝绸之路外交的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即建立从太平洋(行情,问诊)到波罗的海的统一交通设施,消除贸易壁垒,并进一步促进各方合作。9月7日,哈国油和中石油签署协议,由中石油购买卡沙甘油田开发项目8.33%的股份,此外中方还同意为哈萨克斯坦的这一油田未来的二期投资开发提供一半资金。卡沙甘油田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油田,在近10年的开发中困难重重,此前参与其中的BP、康菲和StatOil最终都选择了退出,在去年中国介入才开始逐步进入正轨并在3月正式投产。

随后,10月22日在中俄总理第十八次定期会晤后,俄罗斯能源部部长诺瓦克表示,俄中两国在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等能源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双方签署了总金额达850亿美元的协议,协议规定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将在未来10年内每年向中国增加供油1000万吨,这一数量接近于目前中国原油进口量的5%,将成为未来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日,中石化宣布,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投产,预计今后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入西南地区,接近于中国需求的8%,亦将成为中国未来的能源动脉之一。

随着中国能源出海路径的逐步明晰,外界热炒的中国成为第一大进口国和中国能源安全缺乏保障也自然不再令人担忧;不过在加快出海的同时,中国也当“内外兼修”,完善国内原油和能源市场秩序,推动市场化路径,加快原油期货上市并借此捋顺定价体系和争夺国际定价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国能源的健康发展。

加速器

绿叶vpn

外网加速器

天行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