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茶壶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发布时间:2020-07-13 18:10:53 阅读: 来源:茶壶厂家

1895年的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为120年前爆发的那场战争画下了一个羞耻的句号。从此,这场战争中双方的未来被永远地改变了。甚至时至今日,回望中国与日本在此后所走过的历程,甲午战争都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起点”,我们在这一天驻足思考,是为了明天的前行。

历史启示:大时代需要大战略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东亚战略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风云变幻的大调整时代,强烈呼唤全面系统的大战略

甲午战争的失败,首先是清王朝维护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安全战略的失败。

19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大调整、大洗牌的时代。西方列强以工业文明为核心、以殖民主义为先锋,依靠近代化的军事力量,正掀起掠夺、瓜分世界的战争狂潮。但是,清王朝驾驭复杂环境的战略能力极为薄弱,对于“如何保全和局?如何徐图自强?如何阴为战备?”等核心问题,始终缺乏统一认识,没有总体设计,战略步骤、措施不明确、不系统、不坚决,极大影响了清王朝的军队建设、战争准备、威胁判断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决断和行动。

日本却采取了“武力崛起”。日本明治天皇一登基,即确定“内须维新,外须扩张”的总方针。虽然日本走上武力扩张的道路不可取,但其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步伐坚定的大战略运筹,既让后人高度警惕,也有许多值得可借鉴之处。

当今时代,构建一个拥有全球视野以及目标清晰、系统完整、一以贯之的大战略,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持战略定力,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

谁先完成军事力量体系和战略指导的重塑,谁将收取超额战略红利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以军事近代化为核心的洋务运动。但这只是暂时的、表面的,清政府从未在王朝大战略的层面上重视过变革主张。因此,甲午战争前搞了30年的洋务运动,几乎是军事变革单骑独进;在军事变革领域中,不过围绕着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打圈圈。

甲午战争中清军的落后,不是将士在战场上拼命作战和流血牺牲能够弥补的,也不是简单归结为少数顽固派的破坏。事实上,落后保守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心理,是阻碍中国军事变革强大的社会基础。

当文化自豪感让中国人看不到这些真理时,日本维新变革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日本不但在军事装备、航运、铁路、电信等方面取得了成绩,而且在军制、法制、教育、政治、思想领域也厉行改革、除旧布新。尽管日本的改革并不彻底,也具有军国主义的色彩,但毕竟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开了坚定的步伐。

近代中日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改革的赛跑。甲午战争正是对两国30年军事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总检验。清政府没有把握好机遇,失败只是早晚的事。

甲午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也是对国家精神意志的全面考验

甲午战争爆发时,西方列强普遍认为中国力量强于日本。中国国民轻视日本之心更是达到极点。1894年7月28日《申报》的评论是典型表现:“以我堂堂天朝,幅顺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虽体现国人盲目轻敌自大的心态,但也说出了中国具有雄厚战争潜力这个事实。

但是,战争绝不仅仅是物质力量的较量。

旅顺号称远东第一要塞,然而,日军花费近8个小时,屏息潜行攻进炮台时,清军早已踪迹全无。

甲午一战,清军中不乏英勇如左宝贵、邓世昌这样的将士,但更多是“养兵千日,用时一逃”的景象。清军大多不知道为谁而战?为什么去战?

战争爆发后,清廷上下不顾前线激战、牺牲,仍然穷尽奢华为慈禧贺寿。但在日本,明治天皇亲临广岛大本营指导战争,皇后连续巡视医院慰问伤兵,激发了日本军民为天皇、为国家而战的热情。

历史反复证明:国家的强弱在于经济状况和国防实力,也在于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积极进取的国家意志和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是实现经济繁荣和国防强盛的原因而非结果,也是维系一个国家由弱变强、长盛不衰的永久动力。

伟大的战略迫切需要强大的军队

近代以来,因为没有强大的国家和军队,中国人民才受尽苦难;正是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中华民族才赢得独立与解放;正是因为有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的保卫,中国人民才拥有一个甲子的和平与安宁。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力量保障!”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惨痛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军队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文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大校军衔 舒健)

枣庄工作服定做

巴彦淖尔西服订制

德阳工作服设计

福州西装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