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茶壶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浙江水泥全行业亏损真相调查-【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07:16:21 阅读: 来源:茶壶厂家

浙江水泥全行业亏损真相调查

生产工艺技术国内领先的浙江水泥企业,却处于价格和经济效益国内低谷的怪圈,被业内称为“锅底”。“谁也不能吃掉谁,谁也不能打垮谁”,整个市场进入一个“低成本,低价格,零让利,我打死你,你打死我”的竞争僵持阶段,这是导致“浙江现象”的真正原因。

浙江水泥企业正酝酿新一轮的提价。

“之前提价10元/吨,企业仍处于盈亏的平衡点上。”业内人士表示,提价后,杭州市场的P·O42.5散装水泥均价在255元/吨,仍不及乌鲁木齐同型号水泥价格520元/吨的一半。

“甚至是业内管理做得非常不错的三狮,在提价前也有亏本出厂。”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德清三狮在提价前,企业出厂含税价约190元/吨,净亏10元/吨。

生产工艺技术国内领先的浙江水泥企业,却处于价格和经济效益国内低谷的怪圈,被业内称为“锅底”。

日子有些难捱 今年三次停窑限产但杯水车薪

浙江省水泥企业在继年初、4月和6月后,于8月下旬开始第四次全省“限产”计划。虽然一再的停产或者是限产保价,但浙江水泥企业的日子依然难捱。

“去年,浙江省水泥企业统一停窑58天,水泥市场情况却没有多大起色。”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小华说今年的形势将更趋严峻。

中国建材集团南方水泥副董事长、浙江三狮集团董事长姚季鑫亦证实浙江水泥遇到了问题。“2008年水泥价格最低的时候,我们卖200元/吨,熟料最低的时候卖165元/吨。”浙江水泥亟待“脱贫”。

曾几何时,浙江的水泥行业笑傲全国。

2001年,浙江的建材行业效益全国领先,其总产值和实现利润额分居全国的第四和第二,水泥行业的利润更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但从2004年下半年起,浙江省水泥价格持续低迷,企业效益低下。到2007年底,浙江的新型干法生产线达到100%,远超50%的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国率先进入水泥工业现代化的典范。但是,从此也进入一个怪圈:新型干法水泥虽然质量优质,但却比其他省市的立窑水泥价格低贱。

2008年,浙江水泥依然没有摆脱产能过剩、过度竞争,价格低下的困境,吨水泥利润率位列全国倒数第三。

“现在浙江的水泥价格仍在历史低位,几无利润可言。”业内人士表示,2008年浙江全省新型干法窑运转率或不足75%,而根据国际通用指标推算,水泥窑运转率低于78-80%,当地水泥行业将面临艰难时期。

“四万亿投资项目落地浙江的较少,重大工程项目不多,因而对水泥的需求难有大的增幅”,章小华说,虽然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会使得需求上升,但不少的开发商拿地后并不急着兴建,“所以这一部分的需求也仍是未知。”

需求萎靡,改变供求关系便成为重点。浙江水泥企业在今年已经有过三次停窑限产。“六月份的那次效果并不理想,”业内人士表示,“停产也就是解决一部分前段时间价格太低而滞销的水泥产品,如果一味生产下去,接下来的产品也没有地方存放,所以要先卖一部分再开工。”

8月17日,新一轮的停窑限产率先在浙江登峰水泥启动。“为进入旺季后再次提价做些准备。”

而事实上,杭州市场在限产后提价10元/吨,约在255元/吨,“即使这个价格也仅是保本”。长江证券分析说,此前浙江吨水泥亏损10元(全部成本),而未来要获取一定利润还须再次提价。

“这并不是根本办法,是没办法的办法”。姚季鑫对此也颇为无奈。

产能泛滥之殇 浙江水泥协会两次“上书”要求调控

目前,浙江新型干法生产线88条,实际熟料产能8400万吨,水泥产能1.6亿吨,需求量约1亿吨,严重供过于求。正是由于在产能总量把握上的失控,使得浙江水泥市场过度竞争、价格低下而一度处于高产出低利润的状态。

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省规上工业水泥产量为4743.2万吨,同比增长1.4%。如果按2008年底的水泥产能15062.9万吨计算,上半年水泥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3.0%,价格却仍在底部徘徊。

产能过剩状况突出。

浙江省水泥协会此前曾偕同会员企业两次“上书”,要求对全省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进行调控。<<首页12末页>>

第一次在2007年6月,浙江省水泥协会致函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经济和贸易委员会,要求加强浙江水泥总量控制,停止全省新生产线建设,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型水泥企业在新建高产能水泥生产线的行动;第二次是在2008年10月,浙江省水泥协会携手98家水泥企业上书省政府,要求制止一些水泥企业在浙江继续扩充产能的行为。

“两次‘上书’,背后的问题是同一个:浙江水泥的产能已经饱和。”业内人士介绍,短期的停窑限产并不能根本性解决低价竞销的局面。

浙江省水泥协会两次呼吁,水泥是高能耗产业,不可再盲目建设新的水泥生产线,这将严重影响浙江全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他们建议浙江省政府采取果断行政措施,停止一切水泥生产线建设,做到水泥、熟料产能的零增长。同时,加强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度,依法淘汰落后生产企业,控制水泥总量,净化水泥市场。

浙江省发改委曾回应,浙江省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主要是2004年以前审批过于宽松造成的,将按照国家有关水泥工业的产业发展政策,妥善处理浙江水泥行业存在的问题,逐步限制和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厂,对新项目的审批严格把关。

但同时省内现有的生产线大多数都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此很难进行调控。而对于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政府也不宜干预。

此后,省发改委曾希望对行业企业进行引导,在石灰石资源比较丰富的长兴、常山、建德建设三大水泥生产基地,在没有石灰石资源的温州、台州等消费地建设粉磨站,将电厂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最终形成布局合理、有序开发的局面。

然不仅浙江,乃至全国的过剩形势并未有好转。今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点评批评水泥行业“盲目扩张”,9月6日,工信部下发了 《水泥行业准入条件 (征求意见稿)》,对水泥行业准入设置了高门槛。

而在此前的6月底,浙江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浙江省水泥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意见的通知,暂停审批新上水泥项目。

有准备复苏 亟待行业“凝固”的化学反应

在最新一轮的浙江水泥涨价中,不再是南方水泥的“独角戏”而孤单落幕。这一次,海螺、红狮和红火等都参与合作配合,而江苏、上海、浙江三地也价格联动,竞合中,浙江水泥正期待复苏。

目前,浙江水泥主要有四方力量,南方水泥、红狮水泥、海螺水泥以及其他中小水泥企业。南方水泥通过联合重组控制了浙西南、浙北和浙中的骨干企业,在省内的市场份额达到60-70%,成为最大的水泥厂商。红狮水泥引高盛入股,占据浙中沿江一线,水泥产量位居第二。海螺水泥则坐镇建德,虽然水泥产量不高,但其布局沿江沿海,并倚靠其国内市场的整体优势,实力不容小觑。而中小水泥企业,则利用自己“小、快、灵”的特点游走市场,与各方苦苦周旋。

在企业看来,要想改变利润率低的现状,行业内必须要有领头羊。姚季鑫说,浙江有很多狼,但是浙江没有虎,浙江有很多群鱼,但是浙江没有龙。他认为当行业发展高潮过去之后,浙江各水泥企业间的实力依然旗鼓相当,“谁也不能吃掉谁,谁也不能打垮谁”,整个市场进入一个“低成本,低价格,零让利,我打死你,你打死我”的竞争僵持阶段,这是导致“浙江现象”的真正原因。“要有一个龙虎巨头将我们‘捞出’水生火热。”

中国建材集团南方水泥公司扮演了救世的角色。

2007年8月,中国建材集团成立南方水泥公司,开始了以江浙为中心的市场重组整合。先是与光宇集团就浙江水泥有限公司省内股权转让签约,再是与尖峰合作;后又收纳立虎山水泥等多家民营水泥企业。又历时9个月终将浙江最大的水泥企业三狮集团揽入怀中,不仅占据了浙江水泥行业的主动,更一举超越海螺,成为国内水泥制造行业的“新老大”。

“现在浙江省的水泥价格基本上已经能由南方水泥控制了。”中国建材旗下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虎山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剑星说,一向被称为国内水泥市场“锅底”的浙江省有望借南方水泥的整合走出低谷。

姚季鑫在2008年出席第二届水泥浙商大会时曾感慨万千,“就在几年前水泥和钢铁价格比例是1:10,现如今浙江的水泥价格只有钢铁价格的1:25;2000年初煤炭几乎与水泥等价,如今也已经突破千元大关,而现在的水泥价格甚至比1993年还要便宜。”

获得定价权,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南方水泥将在集中采购设备、原料、耗材方面向整合要效益,还将以南方水泥管理委员会为纽带,协调旗下水泥企业的定价行为。”张剑星说,他们每半个月就会开一次价格碰头会,协调定价,共同托高辖区内水泥价格。

而红狮、海螺等的共同参与更增加了区域内定价权的掌控。“至少要让价格的降幅超过成本的上涨,这样不至于一再亏损。”某水泥企业老总如是说。

章小华也认为,当形成一定的规模,在产生规模效益的同时,加强公司内部的协同、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协同,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面对目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他表示:“外部压力也可以转变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通过困难的洗礼,企业将变得更加强大。”(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首页12末页>>

切肉片机

瑞升玻璃酒瓶

发动机连杆图片